[四旬期-反省-與生俱來的美麗與和諧]
聖灰已經領過,行動開始了。我們善度四旬期——放棄什麼或增加什麼,所期望的結果是為了更瞭解、更留心、更加意識到我們是如何生活的。正如我昨天所說,意識到死亡有助於增強我們的活力。因此,T.S.艾略特關於我們如何生活和呼吸的詩句不僅僅只是懷舊:"老人衣袖上的灰燼,是玫瑰燃燒後的殘留。塵灰懸於空中,標誌著一個故事在這裡結束。你吸入的塵灰,曾經是一座宅邸。(小吉丁)"因此,過去總是存在的。當我們吸收了過去,就不用再怕它了。有人告訴我,我們是由星塵組成的。我們體內所有的原子和元素,都是在過去的45億年里由一代又一代的恆星而來。當我們有意識地與過去結合時,過去還在不斷變化著。這是我們生命的各個階段所允許和要求的,如此我們就可以更加臨在於當下。我在貝雷島(Bere Island)上隱居了一段時間。雖然離線時間很短暫,但我每天都讓眼前的事物教導著、祝福著。天氣總是變化無常,包括外在的和內在的,但會形成一種模式,讓我們從中可以找到貫穿其中的真理之縫,就像岩石中的黃金礦脈一樣。經過幾天的大西洋風暴,美好的寧靜與和平又回來了。昨天我再次到戶外冒險。萬物似乎更加意識到它們的美麗,更加有理由為自己歡呼雀躍,也更加高興回到了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世界。我也很慶幸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。令人驚訝的是,世界是如何運作的,它的每個部分又是如何各行其是、互不干擾的。在這個生、盛、死的舞蹈體系中,互相取食是可容忍的。當我沿路往回走時,許多蝙蝠——雖然我不喜歡用它作為神性表現形式——在我周圍翻飛,徬彿在編織著黑夜,讓我感到它們對我和我的血液毫無興趣。世界是一個共同體。小小的知更鳥厚顏而自大,獨自坐在枝頭挺著鮮紅的胸脯引吭高歌。牠們的平均壽命是13個月,但最長可達19年。牠唱得如此嘹亮,可能是為了宣示自己的領地。但我確信牠很喜歡發出這種自由而愉悅的聲音。畢竟,我們注定要享受自己的工作。人類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思考這種美的含義。我們無法解釋,但可以在每個部分和整體中看到那個標誌。創造萬物的聖言【道】就臨在於萬物之中,那就是它的個性與共性,它的秩序、形式與和諧,它的合理與純粹,無法解釋的神聖之美。在四旬期也許可以這樣做:思考事物與生俱來的美麗與和諧,而減少判斷。本篤會士文之光神父–文之光神父(Dom Laurence Freeman, O.S.B.)是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總神師,屬本篤會橄欖山會。圖為愛爾蘭Bere Island燈塔。–(內容取自微信WCCMCN默禱公眾號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