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共融]
今天福音的選讀是整本得撒洛尼人前書的措要。當時的基督徒都熱切等待基督的再度來臨,因為耶穌說過他很快會再來,但等啊等的,耶穌都沒有來,於是有些人就失去了信心,不再等待,渾渾噩噩的過子,不再有盼望,面對死亡也沒有企盼。
保祿寫這封書信是要鼓勵他們,面對末世,應該善用今生,準備好自己。要如何準備自己呢?往哪個方向努力呢?
今天經文中提出復活的順序,首先是那些「死於基督的人」,注意,這裡不是說「有信仰的人」,這提醒我們,方向在於與「基督共融」,在最後的時刻,審判、復活的時刻,標準是什麼?是共融!既不是熟悉信條,也不是那張領洗證。
因此,在今世要如何準備自己?就是在共融的層面下功夫。萬物都是藉著基督而造成的,因此,與人、與萬物的共融,也是與基督共融的重要途徑。
共融意味著關係性。我們都在關係中遇到挑戰,體會到各種限制和軟弱,但也是在關係中轉化成長、經驗恩寵的時刻。
看看今天的福音,是耶穌出道的第一場「就職演說」。也是整本路加福音的核心。我們知道路加福音又稱為:聖神的福音、恩寵的福音、窮人的福音…。在先知書中首先指出的就是:福音是向窮人宣講的,無論是哪方面的貧窮,肉身的、心靈的,都是救恩的門。在經文最後提到「宣布上主恩慈之年」,這裡的「恩慈」不是用恩寵這個字,而是意指「被接納的」,也就是喜年的概念。
因此讀經和福音有了聯繫,面對末世,我們要在共融的功課下功夫,關鍵就是 #讓自己被天主所接納,讓基督的福音永遠不離開我們身邊。這個「與基督同在」的渴望即是救恩的起點。
福音後半部份,指出了耶穌本鄉的人,因為受到各種偏見、定斷,而不能接受救恩,而當耶穌提醒他們的心硬時,甚至起而反抗,想要滅除耶穌。福音最後一句話:「耶穌卻從他們中間離開了」。一般來說我們比較會看到耶穌是個全然自由的人,除非時辰來到,他不會被人們所束縛。但從靈修的角度來說,這是最悲慘的局面,但願我們不會在不知不覺的習性、或是自以為是(自以為義)的強烈態度中,讓耶穌從我們中間離開。
唯有和基督在一起,深深在與神與人與萬物的共融中扎根,在末世來到時,我們才算是準備好,迎接那復活的轉變。(格前提及:關於復活,即便末世不是人人都會經過死亡,也都要經過「改變」,且在瞬間就改變了,但為今世的我們來說,準備卻是一輩子的)。
—
今天,多一些注意到與人與萬物互動的品質,和留意內在的起伏。時常和與你同在的基督聯繫,在祂內,才有生命、平安和你所需要的恩寵。
—
內文/參考自清晨神父講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