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達義神父晉鐸十周年專訪

羅達義神父晉鐸十周年專訪

 

耐心等待,慷慨分享愛

羅達義神父晉鐸十周年專訪-

 

※為什麼會想當神父呢?又為何選CICM聖母聖心會?

其實小時候,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去當神父,記得媽媽還活著的時候,我都會說:「我結婚以後,我的家會怎樣怎樣….」對我來說,選擇走聖職的路是有家庭因素的。因為七歲時,我的媽媽就過世了,是我爸爸非常辛苦、用心地把我們養大的。中學時期爸爸把我們送去住校,那時我讀的學校正好就是聖母聖心會舉辦的,在學校神父們常會帶領年輕人活動、祈禱。看到這些神父們所做的一切,我覺得很感動,我記得當時就跟一位神父說:「我也想跟你一樣。」

但那時候,我其實不真正懂得「想跟他一樣」是甚麼意思,所以神父跟我說:「你就先讀書,把高中讀完,等高中畢業之後我們再說吧。」我就努力讀書,等到高中畢業以後,我再次回去看那個神父,他說:「你先去工作兩年,你還太年輕,不懂得當神父是甚麼意思。」我就再去工作,兩年之後我回來,就開始接觸神父他們的團體。

在剛果,要進入聖母聖心會不是這麼簡單的,很難,需要先考試,要很會讀書的才能加入。我考上兩次,接著還花了一年跟著神父一起工作,他們會觀察,看我適不適合走這條路。在通過這麼多關卡以後,修會才把我們送到金夏沙(Kinshasa),進入聖母聖心會初學院。從我加入聖母聖心會到現在已經21年了。

所以,為什我會選擇聖母聖心會,就是因為我住校的期間,經驗到聖母聖心會的神父對學生的照顧,看到他們關心很多在戰爭中成為孤兒的孩子,把沒有人要的孩子照顧得很好。我覺得很感動,想和這些神父們一樣,就走上這條路。

※在修道歷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…

我在金夏沙(Kinshasa)初學的時候才認識阿添(司馬添神父),我們是一起初學。初學時發生一件很深刻的事情,也是我修道歷程中相當難過的經驗,就是我們一起初學的一個同班同學,在初學的時候就過世了。那麼年輕就過世了!讓我們這些同學們都印象非常深刻。

初學之後,讀三年的哲學,都算是順利,接著就去喀麥隆(Cameroon)讀四年的神學。在神學第四年,是我走聖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年。有一天晚上,不知道發生甚麼事情,我很開心去睡覺,起來以後卻發現我在醫院裡面已經兩天了,發生甚麼事情我都不知道,住隔壁房間的同學說,那天晚上我在臥室呼吸很快、很大聲,他們叫我沒有回應,他們就破壞門,把我送到醫院去。

按照聖母聖心會修會的規定,如果你生病蠻嚴重,可能就不配合再繼續走這條路。但因為我平常一直是很認真在當修士,修會他們才讓我繼續走走看。透過天主的幫忙,也就畢業了。本來要直接準備往台灣,但因為我生病,修院就把我送去比利時做比較仔細地檢查,我在比利時讀書,也再次檢查身體看看是不是適合可以往亞洲去。醫生說最後說沒有很大的問題,跟我們的省會長說:「他可以去亞洲,沒有問題。」所以我就去菲律賓準備辦台灣的資料,大概在菲律賓花了快三個月把資料都準備好。我和阿添,我們就來到台灣。

※當神父最辛苦的部分是甚麼?

除了學中文很難、真的很難以外。最不容易的當然就是「離開」。但這也是我們修會的特恩,你要「離開」你的家鄉,去天主要你去的地方。所以常常被派去一個新的地方,待五-六年就要準備換了,也就是說,你好不容易培養出感情,建立了關係,當一切漸漸穩定下來時,就剛好要離開了。

每一次離開,你不會一直還想著過去的種種美好,一旦離開,就是想辦法要到新的地方,紮新的根。不能離開了,每天還打電話回去以前的地方,緊抓不放。

這就是很不容易的部分。你一離開,就是要把這裡交接給新的神父,讓他來接棒、繼續發揮。你要前往新的地方,想辦再重新開始,種新的種子。所以我們就一直都不停的在「重新開始」。一直都不停的「再次開始」。

我們修會的精神就是要離開自己的家鄉,到國外去幫忙,特別是為窮人服務。到國外去服務一定有他的難度。首先是語言、要學一個全新的語言、適應新的文化。「離開」是不容易的,要離開你的國家、離開你的父母、離開你的朋友,到一個新的地方。因為在那個地方你一定會找到「新的父母、新的朋友、新的家鄉」。這就是我們的精神。

※當神父最快樂的部分又是甚麼?

每一個神父都不會忘記他第一次施洗的經驗。這是非常深刻的。我記得第一個領洗的小朋友是在南投曲冰天主堂,那一年曲冰他們沒有神父,一直要找一位神父,後來間接的找到我,邀請我去幫忙。那時我是淡水法蒂瑪天主堂的副本堂,我就答應他們去曲冰幫忙,那一年,我在曲冰給一批小朋友領洗了。

從那個時候直到現在,我跟曲冰的教友都是非常好的朋友。可以說我在台灣最好的朋友是曲冰人,雖然他年齡比我大二十歲,但是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,這份友誼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當然在不同地區,不管是板橋懷仁中心、萬大路玫瑰堂、法蒂瑪天主堂、大甲天主堂…都交了很多朋友,組織很多青年會,也都建立好朋友的關係。

為我來說,建立友誼就是最快樂的。

※晉鐸十年的心情…

聖召之路是要依賴天主的幫忙,依賴祂的祝福才能繼續走。走過這條路的人都知道,事實上我們這個年齡,就是差不多四十歲這個年齡是最辛苦的。

去年我去菲律賓,參加修會為我們這些已經當8-12年神父的人辦的課程,重新回過頭來想一想,究竟為什麼想要當神父。參加研習的有八個人,其中四個人已經離開了,因為到四十幾歲是最難的。因為此時正是一個人開始反省生命的時候。許多人往往就改變了。

既然我們都選擇到外面去宣傳福音,我們最大的力量就是忍耐、再忍耐、又忍耐

不是今天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,常常都要繼續忍耐才會看到一些成果。如果沒有耐心就沒有辦法做甚麼。所以司鐸這條路,這十年走過來,不是受我的軟弱主導…不是的!正因為我有很多軟弱,所以更要把它奉獻給天主,求天主來幫忙。特別是主對我們說:誰愛我,就要遵守我的命令。

司鐸這個條路,就是要遵守天主的命令。遵守天主的命令才有辦法去面對一切。

※如何鼓勵年輕人答覆聖召?

目前的社會,大家都對物質非常重視。要現在的年輕人懂得「奉獻」是太難了。不管是修道聖召(神父修女/聖職這條路)、還是婚姻聖召,我們發現在台灣,都越來越困難。

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又帥又好的神父,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快樂又熱情的修女,但別忘了那些神父、修女,都是從哪裡來的?是從婚姻家庭出來的。

所以我要特別鼓勵我們年輕人,不要怕嫁出去、不要怕娶老婆。因為婚姻生活是一個愛的表現,是一個奉獻的表現。我們想想看,你遇到一個以前完全不認識的人,決定跟他結婚,而且你要對這個人負責,永遠負責到底,這就是一個完美的、漂亮的愛。

愛要去分享,要去體驗,要去接受。我們來這個地球,應該有一個使命要完成,如果我們棄絕婚姻,那我們來地球到底是為了甚麼呢?就是這樣白白的過生活嗎?最少,要跟其他的人分享你的愛。

天主願意來跟我們分享祂的愛,祂派遣祂的獨生子,創造這個世界。祂覺得一個人沒辦法完美的享受,就造了一男一女,讓男女來感覺到地球的完美。藉著多多生育,可以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多元的地方,讓這麼多人能一起生活,這個才是快樂。所以我優先鼓勵年輕人結婚,度婚姻生活。

另外一個優先就是我們的修道聖召這條路,不管是教區、不管是修女、修士或是神父,不管是不是我們CICM聖母聖心會。這也是把愛分享出去的方法。

如果你一個台灣人,看到羅神父在大甲幫忙,在台北看到吳偉立神父騎腳踏車,努力的幫忙,你看到在埔里的司馬添神父…你也可以說:「好!我願意到剛果,去那邊幫窮人的小朋友們,幫助他們有一個尊嚴的生活」。這就是愛的表現!

所以我鼓勵很多年輕人,我們一起把台灣的愛送到各個地方去,送到非洲、送到菲律賓、送到比利時,歡迎你加入聖母聖心會。謝謝你們。

*本文收錄"福傳是我們的喜樂/no.9″。文/CICM福傳中心 訪問,撰寫

本篇發表於 最新消息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填寫留言內容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