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草原的朝聖之旅

蒙古草原的朝聖之旅

文‧高益人等

寫在前面

高益人

        聖母聖心會2012年慶祝創立150週年,和其他更早或約略同時進入中國傳教的修會來說,這150年中有許多經驗是重疊的。大抵含血、含淚地播種,有時可以含笑地收穫,但有時則被驅趕他鄉,甚或命喪異地。

         1955年前後,他們「轉進」來到台灣,在此地生根發芽,雖不都盡如人意,但尚能平安無事。

         2012年8月13日至24日,台灣一行近30位,參訪了昔日聖母聖心會在塞外的傳教區,這是繼新加坡團之後的第二個朝聖團,在台灣團之後則尚有比利時團隨後出發。

         十二天的路程,兩千多公里路,東到熱河的承德市,西至蒙古土默特平原的二十四頃地,穿越了華北平原與蒙古草原,馬不停蹄而目不暇給,一時間很難簡要地道出,我們究竟沉澱了甚麼經驗。

     在土默特平原上的一次午餐中,兩位蒙古的歌手彈奏馬頭琴,除了為每人獻上哈達外,也特別為我們唱了一首叫作「鴻雁」的歌:

            鴻雁,天空上,對對排成行。江水長,秋草黃,草原上琴聲憂傷。

            鴻雁,北歸還,帶上我的思念。歌聲遠,琴聲顫,草原上春意暖。

            鴻雁,向蒼天,天空有多遙遠。酒喝乾,再斟滿,今夜不醉不還。

        也許鴻雁作為一種意象,可以多少碰觸到我們的百感交集。當年聖母聖心會士有如雁行般地翻盡千山萬水抵大漠此處,而今日我們也如雁群一樣,來此探望這方土地上的教會手足。

        此外,我們也眼見農村教會的許多青年人成群飛離家園,往都市去找尋生活的機會。山川大地也許寂寂不動,但其中的人則向來就是南來北往。

         朝聖歸來後,許多團員以文字分享了他們此行的感動,我們從中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文章,作者中有一位菲籍修女、一位台籍傳教師、一位新室友、兩位剛果神父和比利時籍的會長神父。

北京機場的信仰反省

羅達義神父(Rev. Stanislas Lukusa Mufula,剛果籍)

         回想多年前讀神學院時,我選擇了華蒙區為以後被派遣的目的地,主要動機單純只是為跟隨我們會祖的腳步。那時只當它是一個夢想,然而隨著聖母聖心會創立150週年所舉辦的內蒙朝聖之旅,這個長久的夢想終於實現了。


當我們到達北京機場時,一開始還算順利,但完成了入境手續後,就在往機場正門的路上,突然有一個安檢人員將我們三個剛果神父攔下來,要求再檢查一次。

        這是一個不公平的要求,所以我們就和那人起了激烈的爭執,一開始我們用英文對話,後來改用中文後,他們(包括後來的加入者)才默默地離開了。但這個事件激怒了我,我開始後悔參加這次的朝聖之旅,在往後的旅程中,我也失去了當初的熱情……。

        後來…我想到了聖母聖心會第十四條會規:「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和痛苦,而這是傳教士生活的一部分,受此影響之下,我們也經常會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對待,甚至會被監禁、流放或各種暴力和死亡的威脅。經過以上種種的情況,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主耶穌所受的苦難。『如今我在為你們受苦,反覺高興,因為這樣我可在我的肉身上,為基督的身體-教會,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。』(哥-24)我們的希望如同撒種者期待他的收成一樣,而我們的喜悅就是復活的主耶穌。」

        回想起當時會祖和早期會士們在中國服務時,儘管受盡了侮辱和迫害,但他們沒有放棄,反而為了天主和對中國人民的使命感,欣然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如果在北京機場這樣一個簡單的事件,都很難讓我們接受的話,那麼我們的先驅們是如何在困難中,還能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,而這種力量是從何而來呢?

         這次旅程除了有很深的感動外,同時也有機會參訪我們會祖去世地所在地的教堂,以及他擔任教區神父的教堂,真是讓我覺得擁有了無比的幸福感。

        我們還參觀了早期聖母聖心會士們的墳墓,其中有韓默理主教的墓,他是被活活燒死的;另一位會士司化興神父是被活埋的,但是找不到屍體,如今只剩下衣冠塚供人憑弔。

        聽完這些故事,讓我深受感動而熱淚盈眶。正如經上記載:「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只是一粒;如果死了,纔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(若十二24)我真的非常感謝會祖和前輩們的犧牲。

        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永遠祝福會祖和早期在中國傳教的會士們,和所有中國子民,希望福音的種子,能在中國結出許多的果實來!

 

蒙古草原上傳教士的告白

司馬添神父(Rev. Sebastien Bakatubia Madiayi,剛果籍)

        為了您,我不惜飄洋過海來到你的國度;為了您,我努力學習你的語言,認真地了解您的文化,體驗不同的飲食與各地的風俗民情;為了您,我用盡全力融入屬於您的一切;為了您,我感受、我體會、我認同,不管有多麼的辛苦與困難,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了您~中華子民。

        初來乍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,我惶恐不安,因著我的使命、也因著您,我祈求天主給我力量;

        我所接觸的一切,每天與我擦身而過的人們,不管穿著、語言甚至是膚色,我是那麼地與眾不同也顯得突兀,因著我的使命也因著您,我祈求天主給我勇氣;

        因為水土不服、疾病肆虐以及醫藥與交通建設的匱乏,讓我感到多麼的痛苦與無助,因著我的使命也因著您,我祈求天主給我智慧;

        因為時局的動盪不安與種種莫須有的罪名,我必須逃離我所在的地方,不是因為貪生怕死,不是因為膽小懦弱,更不是因為受不住苦難,而是為了要與您有更久的相聚,因著我的使命也因著您,我祈求天主給我、也給您力量、勇氣與智慧。

         我換上您的衣著與您一起逃命,您也不畏懼當時的危險保護了我,然而,卻因為一雙與您格格不入的鞋子,一雙伴隨我完成使命的鞋子,讓您對我的保護失去作用。

         在我正值青春年少,在我正當精力充沛之時,我離開了您、回歸天鄉。我不埋怨也不憤怒,我感到榮幸與光榮,因著我的使命也因著您,我祈求天主保佑您平安健康。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了您~中華子民。

         因為愛,我願意張開雙手擁抱您;因為愛,我願意跟您分享天主愛的話語;因為愛,我願意離開我最親愛的家人;因為愛,我願意踏上一個遙遠未知的國度;因為愛,我願意受盡一切的苦難與辛勞;因為愛,我願意承受無數個思鄉的寂寞夜晚;但,也因為愛,讓我有機會認識您、了解您。

         雖然不知何時我才能再踏上自己的國土,雖然不知何時我才能再見到我牽腸掛肚的家人。我思念我的家人、掛慮他們的健康,但因著您的愛,撫平不少深藏在我心中濃烈的思念之情與髮絲般的憂慮。

         這裡,是我第二個家,您們,是我的父母、是我的弟兄姊妹,謝謝您們張開熱情的雙手緊緊擁抱著我,因為您的擁抱與緊握住我的手,我確實知道,我並不孤獨。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愛,因為天主的愛。

 

恩寵洋溢的經驗

安德蘭修女(Sr. Teresita Enriques,菲律賓籍)

        在台灣從事福傳工作四十年,我一直渴望能夠去探視我們的修女當年在中國開拓的地方。我的修會-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(ICM)在中國的福傳工作始於1923年,當時會祖接獲日後成為綏遠主教的聖母聖心會神父的邀請,派遣修女到中國去。

        這次的朝聖之旅真是恩寵洋溢的經驗,宛如站立在我們修女從1923年開始所開拓的「聖地」之上,這種感覺特別是在內蒙古時更為真切。

        參訪天主教社群特別感動而且令人印象深刻。能夠了解、感受、並碰觸到在經歷許多苦難之後,仍然鮮活的信仰,真是美好!儘管遭逢幾個世紀以來恐怖的阻礙,她們仍然奮力持守信仰天主的勇氣,使我驚訝不已!我願特別指出幾個重點:

1、老虎溝:

    為了迎接我們這些從遠方來的客人,教會社群以喧天鑼鼓歡迎我們。當我們走到教堂時,沿路兩旁有婦女們手持綵帶跳著舞,舞者身著白色襯衫,其上心形圖案的中間印著紅色的CICM 150。

    村民們與我們打招呼、照相,並招待我們水果和飲料,十分熱情。最後,他們帶我們到大理石苦路後方的聖母聖心會傳教士的墳地,墳地的入口是一個更大的大理石雕:米開朗基羅的「聖母慟子像」。

    每座墓碑旁邊,傳教士的照片都排列齊整。在這麼莊嚴而又充滿敬意的氣氛下,死亡喪失了它的毒螫。

    在墳地中央的祭台上,我們奉上了鮮花,紀念聖母聖心會的神父們在教會中的見證:主啊!他們的生命中因祢的聖名而奉獻!我們為此讚美感謝祢,願我們的祈禱和歌聲上達於祢有如馨香。

2、二十四頃地:

    再一次,本堂的歡迎顯得極度熱烈!除了有樂隊之外,也有合唱團,他們都身穿印有聖母聖心會150週年慶的標誌的紅色襯衫。一位修士執事指揮合唱團,年輕的本堂神父帶領我們到神父樓。

    聖母聖心會傳教士的照片嵌在漂亮的白金色相框內,懸掛在通往歷史展館的通道兩旁,本堂神父為我們特別指出了其中幾位。

    展館中展示了教堂古老的祭衣和聖爵聖器,這些或者是重新整理過的,或者是從地下挖出來的。他們說,這些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間,教友們暗中保存起來的,當時所有教堂都被毀了,聖爵聖器不是被沒收,就是被燒掉。

3、薩拉齊:

    雖然這個教堂又小又窮,但是本堂神父非常和藹可親。就在這兒,令我驚喜的是,從包頭來的修女來看我,要載我到她們的修院去。

    她們也帶了很大袋自己園中栽種的小蘋果給朝聖團,以及一些美味給我們台灣的修女。

    但是我們的善牧和導遊神父,沒有讓她們帶我去,反倒邀清她們一起共進一個道地的蒙古午餐。餐中,每位團員都接受了哈達-一襲藍色的圍巾披到肩膀上-的儀式。一位樂者彈奏馬頭琴,令人愉悅。這真是一次充滿文化意涵的接待。

4、庫倫圖:

   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聖母聖心會會祖南懷義神父的住宅,座落於一個寬廣庭院中、教會的建築群內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:聖母聖心會住宅的窗戶有異於典型的方形窗戶。南懷義神父把窗戶設計為拱形,賦予它歐洲的風格!

5、集寧主教座堂:

     我至今仍印象鮮明的是:與劉主教會面,他請我們吃晚餐,在座的還有幾位教區的神父和三位教區大有可為的修士;以及第二天在寬闊的主教座堂的彌撒共祭,參加的教友為數甚多。

     願教區的神父聖召繁盛!願我們的會面加深未來因主耶穌基督之名的友誼和合作!

       在這十二天當中,我們只碰觸到中國教會的表層。就如帶隊神父所說:我們不要奢望解決「官方」與「非官方」的難題,因為這個問題-作為祂的奧體-在祂的手中,但讓我們祈禱能夠導向合一之路。

 

如水似火

黃千芝(新北市金山區福傳員)

       走訪聖母聖西會會祖神父足跡的倒數第三天,我們來到內蒙古集寧教區郊外的一個村莊。來這裡的路上,到處塵土飛揚,走的是泥土混石子路,經過約莫一個多小時吧,一座外觀並不特別出色的教堂出現在眼前,但這個教友村莊,卻有個極其美麗的名字,她叫做「玫瑰營子」。

        這裡是早期聖母聖心會士在塞外傳教的重要據點,她曾經是主教座堂所在地,如今座堂已遷至集寧市區,玫瑰營子成為埋藏在沙土中的一株玫瑰。

        如同我們一路上所體驗到的,這兒的弟兄姊妹熱情地歡迎我們,他們的鄉音我們聽不懂,但是他們對我們在主內的感情肯定人人都體會得到。在聖堂門口躺著幾個石頭墓碑,碑上的文字幾乎都快讓歲月給磨平了,只有在幾位神父和教友的幫忙下,辨識出一些拉丁文、名字、和年代。

        這些都是聖母聖心會士的墓碑,屍骨如今不知在何處,而刻劃著聖者名字的墓碑,卻如一潭帶有生命力的安靜泉水躺在這裡;隱藏在水泉中的,又像是一股烈火,是百年以前某一些人深深愛主的烈火。

        為了這愛,墓碑上刻劃的主角願意離鄉背景遠赴千里,為了實現一個夢想,甚至付上死亡的代價。聖者如今在天上,但是那愛火,繼續在這裡燃燒著。

        因此,發生在玫瑰營子的愛情故事還在繼續書寫,只是提筆的人換成今日的本堂神父和教友們,這個愛情故事不是描述一位男士和一個女士之間的愛情故事;這個愛情故事是超越了人的愛情、而趨向純全的愛情故事;那是天主與我們之間的愛情故事,如水似火,直至永恆。

 

上主的卑微貧苦人

林瑞德神父(Rev. Frans De Ridder,比利時籍)

        我實在沒有能力洽當地表達我的感覺:

        每次我們抵達村莊、或城鎮、或都市(大同也許是最明顯的地方)的聖堂,看到最單純的老人家環繞神父們,毫不害羞地懇求降福,讓神父為他們覆手,聽神父道出最簡單而古老的話語:天主保佑你!祝你充滿恩寵!天主與你同在!甚至有一位還拉住我的衣服,就像是福音中那位婦人:「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,我就會好了。」(瑪九20~21)這種經驗一方面令人感動不已,另一方面又令人倍感謙卑:我們只是人…而他們渴望經驗天主、被天主觸摸。

        路加福音(十21)另一段記載也從我內心深處湧出:「父啊!天地的主宰,我稱謝祢,因為祢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,而啟示給了小孩子。」我們是神父、傳教士,我們不是天主。但是從他們的臉龐-經常掛著淚珠-我們只能說,我們看到渴求天主的人,亦如乾旱涸竭的無水田地企求天降甘霖(詠六三1)。

        我用「上主的卑微貧苦人、以色列弱小的遺民」來形容他們。因為他們是弱小的遺民-留居村落的老人家。他們沒有受過太高的教育,每天祈禱數小時,祈盼住在他們心中的天主、清楚地反映在他們的臉龐。「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,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,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,正如由主,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。」(格後三18)

        我們去了一個沒有事先聯絡,因此也沒有事先宣布我們到來的聖堂,碰到了大約25至30位教友正在祈禱。他們一知道我是神父,就真情流露地緊緊抓住我們。感覺他們像是一群無牧之羊(谷六34)。

        我不知道當地的神父是否欣賞我們的「福傳工作」?這中間是否有一些對於過去-外國傳教士的時代-的鄉愁?這中間是否有一些無言的挫折感?因為當地的神職被政府(愛國會)操弄的太多,另有些人急切地要我聽告解,著實深深觸動了我。

 

感謝詞

余憬松(保祿)

        感謝天主!「中國內蒙古朝聖之旅」終於在美夢瀕臨幻滅之際,起死回生,2012年8月13日台北出發,8月25日凌晨平安返台。此行總計飛越4000公里天空和3000公里風塵滾滾的路程。

        身為領洗十個月的新基督信徒,我抱著學習的心態,跟隨七位神父,一位修女,和十五位團員,藉走訪150年前聖母聖心會傳教士們的福傳足跡,探索基督徒應有的生活「…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…」(羅十一2)和見證聖言「…所蒙受的祝福,在耶穌基督內普及於萬民,並使我們能藉著信德領受所應許的聖神。」(迦三14)

         感謝導遊神父用心的安排和所有同伴十二天「同甘共苦」的相處,走過的地方:北京、老虎溝、承德、張家口、大同、呼和浩特、薩拉齊、二十四頃地、

四子王旗、集寧、望愛村、玫瑰營、尚義(南壕塹)、商都、張北,種種景象,人與神的融合,深烙心坎。

         最感動的場景是:教友們渴望神父的覆手祝福;聖神充滿,每每令我熱淚盈眶;印證聖言「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,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,我就在他們中間。」(瑪十八20)

         感謝天主,感謝同行伙伴們,十二天樣樣都很好,我們繼續福傳和見證吧!

填寫留言內容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